Top
首页>热点 > 正文

人类还有希望吗?王飞跃三问人工智能|每日消息
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5:27:55        来源:网易科技报道

“今日的很多工作,AI之后将不再是工作;今日很多不是工作的事务,AI之后将成为新兴的工作。”

9月13日,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指导,PEC China、至顶科技、软积木主办的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上,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王飞跃教授再度对AI未来作出系统性判断,这是继去年PEC 2024提出“十个断言”之后的又一判断。

他从三个问题切入:大模型之后还有产品吗?人形机器人真的忽悠人吗?AI会让我们失业变得更穷吗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未来最有价值的新产品将是信任力(Trustworthy)和注意力(Attention)。”王飞跃认为,大模型的普及将重塑产品边界。

他指出:“今日的很多产品,大模型之后将不再成为产品;今日很多不是产品的东西,大模型之后将成为新兴产品。”在他看来,一旦DAO、AI Agent和智联网等基础设施完善,信任与注意力便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流通,形成智能时代的无限大市场。

面对近期热度极高的人形机器人赛道,王飞跃直言:“如果人形机器人真不忽悠人,那么未来人类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示教机器人。但必须治理,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通过人形机器人把人类变成人形机器。”他认为,人形机器人最终会像大模型一样,演化为新的基础设施,从而简化制造复杂性、降低操作成本。

“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的人工。”王飞跃引用广义杰文斯悖论指出,技术效率提升往往带来更多资源需求,AI并不会减少就业,而是重构就业。

他举例说:“Computer一词最初指代操作计算的女工,后来才变为机器。但这并没有让人失业,反而造就了今日无处不在的码农。”因此,他的判断是:AI不会让人类更穷,而是会带来新的工作形态。

王飞跃描绘了一个“三人共工”的未来:生物人、机器人和数字人以1:3:16的比例协作,工作模式分为自主、平行和专家/应急三类。他提出“1023作息制度”——每天10点到14点,每周3天工作;每年10月23日至次年1月23日放假。

他还预测,收入体系将从“普适基本收入(UBI)”走向“普惠人本收入(UHI)”,工资制度将变为“先拿工资,然后工作”,并依托智能合约与数字钱包实现自动结算。

他的态度很清晰:“带给我们基本人权,这是AI必须给我们带来的福利,否则,Go to Hell with AI”(袁宁)

本文来自网易科技报道,更多资讯和深度内容,关注我们。

关键词: 王飞跃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人形 数字人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