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家长心是真大,孩子的生命安全竟然还不如一块车玻璃重要。
前段时间,四川成都,一男孩被锁在车内,父母此前去外面吃饭,钥匙被锁在了车内。
车子打不开,父母二人似乎并未意识到孩子的危险,商量了将近20分钟,就是不愿意砸开车窗。
(资料图片)
而此时孩子已经被锁车内1个小时,处于怎么也叫不醒的状态了。
这时一位路过的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了,就和周围的群众一起劝说孩子的父母:
“娃娃是你们自己的晓得不,就看你考虑是娃命重要,还是玻璃重要了,孩子已经缺氧了,没劲了。”
眼看家长还在犹豫,这位大哥直接拿来锤子,敲了玻璃,表示:
“敲嘛,敲烂了,我来赔。”
等到孩子被救出,已经热到全身湿透,座位上也全都是汗了,可孩子妈妈仍不以为然,还在强调:
“孩子是困了。”
最后,夫妻俩连句谢谢也没留下,带着孩子开车扬长而去。
尽管每年夏天因孩子被锁在车内酿成的悲剧都不在少数,但还是有家长意识不到其中的危险。
拜托各位家长长点心吧!
夏天的汽车里,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地狱,别说1个小时了,就是20分钟、10分钟,也不应该让孩子独自待在车里。
孩子被锁车内哇哇大哭,妈妈:20分钟没事的
上面那两位爱钱如命,不顾孩子安危的家长,让我想起另一个例子。
同样是孩子被锁在车内,同样是钥匙被落在车里,同样的情况紧急,同样的不愿意砸开车窗。
江苏无锡,有名小男孩被妈妈锁在车里,被发现时正急得满头大汗,哇哇大哭。
当赶来的民警和消防员准备砸开车窗救人时,这位妈妈却不愿意了,执意要等开锁的到来。
边上有人提醒:
“他在里面时间久了,要缺氧的!”
妈妈却说:
“还好,20分钟左右没事的。”
可事实上呢?
根本用不了20分钟,夏天车内的温度就会飙升到50℃以上,别提孩子了,就算是成年人又能撑多久?
更离谱的是,这件事被曝到网上后,竟然还有人对这位妈妈表示支持:
“这位妈妈是怕吓到人,20分钟还好吧。”
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如果实际去车里试一试,就会知道夏天的车内到底有多恐怖。
夏天的汽车里有多恐怖?
车顶烤肉、煎鸡蛋,这都是常规操作,把夏天的车称为“移动烤箱”,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此前央视有档节目曾专门做实验,实验当天上午11点,室外温度28℃,把车停在了空旷的水泥路面停车场,在车内放置了打火机、口红、碳酸饮料、蜡笔等物品。
实验开始不到10分钟,车内温度已经上升到43℃,瓶装碳酸饮料开始膨胀,瓶盖被弹出;
1小时13分钟后,车内温度达到54℃,蜡笔开始融化,口红已经液化成液体;
2小时后,车内温度超过60℃,一次性打火机全部炸裂;
等到实验最后,汽车内的温度已经达到72.8℃,简直就是一个蒸笼。
试想一下,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,会是怎样的可怕结果?
首先,孩子的体温上升速度是成年人的3-5倍,当体温达到40℃时,主要器官就会开始停止运转。
当温度达到41.7℃时,孩子就会死亡。
其次,这样的高温环境,很容易引发热射病。
所谓“热射病”,指的是高温会引起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度过量积蓄,进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,出现生命危险。
如果上面那位家长知道后果这么严重,还会说出“20分钟左右没事的”这样的话吗?
孩子被困在车内,远比很多家长想象中更危险,稍不注意,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夏天开车带娃出行要避免悲剧发生
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“合格”的家长,任何人都有可能疏忽大意,但有些错误无伤大雅,有些错误却会令人悔恨终身。
因此,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夏天把孩子锁在车内的危险性,提起一万分的注意。
为了避免悲剧发生,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:
1.下车前仔细检查,务必确认孩子没有落在后座,确认完毕后再将钥匙取出后锁车;
2.每次下车记得口诀“伸手还要钱”,即“身份证、手机、孩子、钥匙、钱包”;
3.贴浅色车膜,防止万一孩子真的被困在车内,可以被及时发现;
4.如果孩子由他人接送,及时确认孩子是否到达目的地,确保孩子已经下车;
5.一旦发现孩子被锁车内,又无法及时救人的话,第一时间报警;
6.危急时刻,果断砸窗,不要因为一块车玻璃,延误宝贵的救援时间,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伤害。
结语:
由于对夏季车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,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只是下车去买个菜,十几分钟就回来,所以给车窗留个缝隙,把孩子留在车内。
必须要指出的是,这种做法大错特错,哪怕时间再短,也不应该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。
很多时候,心存侥幸恰恰是导致危险发生的根源,只有家长小心再小心,才能让“意外”离孩子远去。
今日话题:你对这种孩子被锁车内,却不愿意砸窗的家长怎么看?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