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大致说来,魏晋玄学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方面:
(1)
以“三玄”为主要研究对象
,并以《老子》《庄子》注释《易经》。(2)
以辨证“有无”难题为核心
。以何晏、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“无”作为世界的核心和世界统一性的前提;崇有论者裴頠顶则认为“有”是自生,自生之物以有为体。(3)
以探究全球本身为核心内容
。贵无派把“无”视作“有”的出现依据,并给出“以无为本”的本体论观念;郭象则主张“独化说”,觉得“有”是独自存有的,不需要“无”当成自己的本身。(4)
以缓解名教与自然关联难题为目的
。王弼用“以老解儒”的办法注《易经》和《论语》,把儒、道调合起来,觉得名教是“末”,自然是“本”,名教是自然必定表现,二者是本末体用的关联。郭象则给出了“名教即自然”理论,觉得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。阮籍、嵇康提出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的主张,表现出反儒的趋势。(5)
以“得意忘言”为方式
。对于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,王弼、郭象等强调在论述难题时要注意掌握义理,反对执着言、象,提出“得意忘言”、“寄言出意”的办法。(6)
以“辨名析理”为思维形式
。玄学家同名理之辨,善作理论的分析和推理,分析名理则是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。关键词: